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画圈,春潮涌动,崛起新城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春天写诗,春潮滚滚,春绿华夏故园。两个春天串起了改革开放的春天畅想,展开了百年梦想的春天画卷,我们走进了那时代的春天┈┈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美苏争霸、冷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新的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的世界潮流,敏锐地作出“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判断。同时面临国内“文革”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必须尽快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使国民经济得以尽快恢复。在这样的国内外大历史背景下,为了抓住国际和平机遇尽快发展自己,以小平理论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拉开了序幕,奏响了春的序曲。
1978年底我国还是计划经济模式,党在这时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1982年党的十二大,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决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同年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并将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从1978—1992年,邓小平理论经历了从提出、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
邓小平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其实践和理论逻辑是: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发达而又不能超越的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明确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完成根本任务的过程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80年代末解决温饱。第二步:在建党百周年实现小康。第三步:建国百周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具体措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统一,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些理论,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在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的春天畅想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