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由“面”到“点”

作者:左勇超 来源:思政部 时间:2021-03-10 21:28 点击:2383次

高职思政课如何讲?这是所有思政课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由面到点”。面,就是构建理论的系统性、关注学生的全面性;点,就是讲述的重点性、关注重点学生的引领性。

将面和点、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既是教学的常规动作,也是教学的一种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论述给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要求,也为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教师面对当前社会海量的信息、学生独立的个性,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由面到点”的教学,才能让思政课堂有温度、有热度,有燃点、有爆点,从而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如何做到“由面到点”呢?

一、吃透教材。教材内容是一个系统、一个面;章节和原理是一个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将教材理论系统化,构建“知识树”。当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要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课堂教学时,既要全面介绍课文的整体架构,更要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原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使之符合教学规律。

二、吃透学生。学生是一个群体、一个面;独立的学生个体是一个点。新时代大学生了解的信息多,但知识碎片化特点突出,缺乏学理分析能力。针对这种状况,思政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构建课堂的理论框架,讲授时要关注学生哪些懂了、哪些没懂。对学生懂了的就少讲,对不懂的要抓理论重点和难点、直击思想疑惑点。对听懂了的学生,要发动他们介绍学习体会,和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以引导其他学生迅速跟进,加深理解,增强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这样,教学体系就能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增强理论自信。

三、吃透社会。社会是一个整体、一个面;学生是一个点。社会和学生的结合中,通过摆出社会热点,以理论为引领,让学生辨别是非、分清好坏。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讨论辨别的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历史的、理论的、实践的逻辑性分析和学理性分析,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案例中、情景中体会道理,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赢得了学生,才能使学生价值体系转化为行为体系,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党和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自觉。

四、吃透讲课的艺术。讲课的艺术很多,是一个面,落实到一个具体教学环节的艺术,是一个点。要讲求教学实效,还得加强教师教学艺术的训练 ,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做到“讲得对、听得懂、有兴趣、收获大”,实现思政课“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效果明显。在教学艺术方面,方法很多,比如翻转课堂、案例式、探究式、微课、慕课以及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等等。这些教学艺术的方式方法,教师都必须在面上把握,在具体实施某一方法时,要以教师为主导,在主导中施展艺术魅力、凸显个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主体中加以重点突破,引领全体。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此外,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语言的技巧、

声音的魅力、表情的感染力、动作的表现力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再用心用情地贴近现实、感化学生,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其获得感、满足感,使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撰稿   左勇超    

                            审核   唐益政